我在世上最困難的行業中,打造事業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從他餐廳經營的心得中,居然觸發了自己管理團隊的體悟,以及再次確定商業世界中誠實正直的價值。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從他餐廳經營的心得中,居然觸發了自己管理團隊的體悟,以及再次確定商業世界中誠實正直的價值。
原來有個心理學理論,在解釋「人為什麼賺這麼多還要舞弊」。「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指的是人類在正向(或負向)刺激後(如加薪或升遷),快樂的程度無法持續維持,會自動回復到原來的水平。因此,年薪百萬之後,得有兩百、五百甚至千萬才能讓你感到快樂。高薪養廉,看來是有保存期限。
其手法說穿了也並不特別-虛增營收。透過查核不易、地處偏遠的海外公司,以及關係曖昧不明的第三方夥伴來增加營收,而這些最終得化為現金的營收,又存在菲律賓銀行的信託帳戶中。複雜、不直覺、難以查證,都是此類弊案的常見特徵。
閱讀此書時一直讓我想到另一本書《先問,為什麼?》。目前檯面上知名的商業舞弊犯,每一個在宣傳募資時,都參考賽門‧西奈克的領導力模型,跳過理性、直接訴諸情感。
對於企業來說,員工穩健理財等於降低了個人財務壓力,讓職場舞弊發生的可能性降低。以Google為例,當初股票IPO、人人都將變成百萬富翁前,公司特別提供了理財課程,好讓員工不要因為暴富而亂投資。
因此,惡血的伊莉莎白・霍姆斯、博達的葉素菲或是八里雙屍案的謝依涵等,都不是Kelly定義的粉領罪犯。判斷是否為粉領犯罪,「重點是職務內容,而非性別」(It’s position, not gender),Kelly特別在簽名頁寫了這句給我。
它的敘事方式並非傳統的教科書,而是先吊你胃口、激起你的無比好奇-菜鳥會計師、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世界傳奇富豪這八杆子打不著的三方,到底跟鑑識會計有什麼關係,又能牽扯出什麼精彩的故事呢?
對於紀錄片中買下俄亥俄州通用汽車廠區的那位土老闆,印象十分深刻,此自傳恰可視為該紀錄片的前傳,因為書中最後正提到在美國買地建廠的歷程。
舞弊案中的共犯,有沒有可能是無辜的?原以為此案已蓋棺論定,但范范從共犯結構一員的角度出發,詳述整個案件的經過後,才讓人發現原來我們所看到的、新聞所報導的不全然是事實。
2021年7月甫出版的新書Billion Dollar Loser(私譯:WeWork興衰史),馬上吸引我的注意力。首先,封面這位帥哥是哪位?第二,他是如何輸掉數十億美金?第三,誰給他這麼多錢?最後,WeWork是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