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8060735635162 (1)
似乎每年都有一本弊案好書?

The Key Man》描述慈善私募基金弊案內幕,在書評網站Goodreads廣受好評,因此很早就放入我的Kindle內待看。不過,由於待看清單爆炸,此本一直無緣閱讀。今年三月份得知商周已譯為《寄生慈善》,且試讀後真心認為譯得極好,把以幫助新興市場、同時不忘賺錢的私募基金阿布拉吉,與其創辦人納克維如何透過個人的魅力拉攏全球權貴、打造慈善騙局的故事講得精采萬分,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絕對是此類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閱讀此書時一直讓我想到另一本書《先問,為什麼?》。目前檯面上知名的商業舞弊犯,每一個在宣傳募資時,都參考賽門‧西奈克的領導力模型,跳過理性、直接訴諸情感。Theranos的霍姆斯要改變血檢產業,WeWork的紐曼要改變世界,阿布拉吉的納克維要讓富豪與退休基金行善又能致富。至於事實如何、怎麼達到、邏輯合不合理,一點也不重要。

此書四月中已上市,誠心推薦給大家,並附上拙序讓讀者參考。

推薦序本人

試想:一切都還沒爆發之前,在風平浪靜的某一天,知名杜拜私募股權公司阿布拉吉(Abraaj)到訪某高級地段,詢問億萬富豪是否有興趣投資它剛推出的六十億美元基金。在投資人砸下大筆鈔票之前,必須做哪些研究與查證?

看似光鮮亮麗的投資機會

首先,搞清楚阿布拉吉是何方神聖?

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富比士》(Forbes)等知名媒體都可看到其創辦人阿里夫.納克維(Arif Naqvi)的正面報導,他和多位知名人士皆有私交,同時擔任聯合國和國際刑警組織的理事,貨真價實的「往來無白丁」。而阿布拉吉最主要的宗旨,與其他掠奪性拆賣資產的「正常」私募基金不同,它專注於收購貧窮國家的企業,並努力加以改善,達到「行善同時獲利」的雙重目標。阿布拉吉的成功,甚至還讓兩位哈佛教授專門寫了讚譽有加的個案研究。

看來是個正派經營的良心私募基金,那它的歷史績效如何呢?

募資說明書中提到,平均年報酬率為一七%,可說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私募股權公司。創辦人納克維的第一筆交易,是買賣某公司中東地區的雜貨與酒類事業,獲利七千一百萬美元,足見其眼光不凡。

看來績效極佳,只不過績效可信嗎?

募資說明書中強調,績效計算方式已由哈佛教授獨立核實,且財報皆經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KPMG安侯建業簽證。

看來績效沒有問題。那麼,有哪些知名人士參與投資?

美國政府、英國政府、法國政府、世界銀行、比爾蓋茲基金會、各大退休基金等知名機構,他們全部都投資了阿布拉吉。既然阿布拉吉不是阿貓阿狗、報酬率又高、還通過哈佛教授與會計師審核、世界知名機構都是它的投資人,我們還有理由不投資嗎?

這些損失慘重的富豪,當初應該也是這麼想的。

量身訂作的金融陷阱,引君入甕

叱吒商業世界的頂級騙子們完全摸透了這套遊戲規則,千方百計取得這些權威名聲的保證。讓我驚訝的是,這些保證很廉價。納克維雇用公關公司、付錢參加重要論壇,好讓自己的正面形象廣為流傳;他聘請哈佛教授擔任公司的顧問,讓教授難以獨立客觀;他讓會計師、富豪或投資人的兒女在阿布拉吉上班,在「魚幫水,水幫魚」的情況下,會計師、富豪或投資人也樂於配合背書阿布拉吉的財務狀況;他知道億萬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亟欲「改善貧窮」,因此為他量身打造基金的願景,再加上其他知名人士的加持,上億美元的私募款項自然手到擒來。

如何預防再次發生?

因此,唯有撇除那些看似漂亮、實則毫無效力的完美資歷,針對核心重點進行查證與獨立判斷,才有機會避開精心設計的陷阱。哈佛教授如何核實績效?他有相關經驗與足夠的獨立性?新興市場貪腐嚴重、政經環境不穩定,如何持續保有一七%的報酬率?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現況?帳務如何管理?投資後是否可擁有稽核權?這些「機制與過程」才是投資前最該了解的重要議題,而不是依靠預估報酬率、募資主管口才、創辦人魅力與人脈網路這種表面假象來評估投資決策。

讀完此書後,令我最無奈的並非那消失的上億美元,而是納克維的手法並不新穎。博達科技掏空案案爆發前,多少商業媒體搶著吹捧葉素菲的成功;生技股后康友-KY的財報,也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簽證;納克維利用新基金填補舊基金的虧損,與馬多夫(Bernard Madoff)的龐氏騙局如出一轍;用人唯親以及強調領導者個人魅力的企業文化,讓人想起「出租共享辦公空間」的矽谷獨角獸新創企業WeWork;奢華的生活習慣與排場,與馬來西亞一馬基金的劉特佐不相上下;號稱藉由一滴血就能做癌症檢驗的Theranos公司,其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納克維崇高的救世理念一點也不輸她,而且他們的醜聞同樣由吹哨者與媒體所揭發。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 W. F. Hegel)說:「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汲取任何教訓。」《寄生慈善》一書把此人物眾多、橫跨全球、手法複雜且運作神祕的私募基金大騙局說得引人入勝,再加上高水準的翻譯,實是詐欺犯罪作品中的佼佼者。如果這麼精采的作品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點什麼,那麼下一個納克維已在不遠處等著。

你會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分享給更多人
免費註冊按讚,支持優質創作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