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全面剖析此案的好書

在紀錄片《通天大逃犯》以及關於在凡爾賽宮舉辦豪奢生日宴會的片段報導下,我一直認為前雷諾董事長兼執行長、前日產汽車會長、社長兼執行長、雷諾-三菱-日產聯盟最高負責人「戈恩桑」(Carlos Ghosn),淪落到蜷縮在樂器箱狼狽逃出日本,自己必須負最大的責任。不過,經過《衝撞日產》兩位既懂汽車產業又是日本通的記者抽絲剝繭下,對於此案有了全新的認識。

雷諾與日產的千絲萬縷

由於高層一連串的決策錯誤,導致日產在1998年瀕臨破產,雷諾及時伸出援手,斥資成為日產最大股東,加上戈恩使出渾身解數悉心改造,不僅透過共用平台與零件加上集中採購,大幅降低成本,還成功提升產量,於是日產終於重返榮耀。當然,「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的老掉牙情節,也不意外的發生在此跨國集團身上。

雷諾認為,沒有我們出錢出力,拿出54億美金又派大將管理,日產豈能有今日;日產則認為自己的實力堅強、執行力一流,所以才這麼快起死回生,況且雷諾投資這麼多年早已回本,是時候退居幕後、當個單純的股東了。這兩派的衝突逐漸檯面化,而挾著戰功又是商業明星的戈恩,還能因為一張張優異成績單、威信和不斷從中折衝,平衡各派勢力-直到那個「永不回頭」的整合啟動。

雷諾-三菱-日產的誓言

表現優異的戈恩,與雷諾簽下四年的續任合約,其中一個條件是必須讓聯盟更「穩固」。戈恩認為,這是他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但集團其他勢力卻不這麼看待「穩固」二字的定義,也不希望日產從此成為雷諾的禁臠。日產為了確保自己的獨立性,加上日本政府不希望國內知名企業被併吞,因此開始蒐集戈恩在日產的種種不法事蹟,試圖用日本特有的司法制度,來阻止戈恩與雷諾的鯨吞蠶食。

戈恩身兼多職又大權在握,亦未以高道德標準要求自己,過去18年要完全乾乾淨淨根本是天方夜譚,日產毫不費力就蒐集到了不少真假參半的資料。是不是事實從來就不重要,日產的重點在於利用日本司法制度的特色拉下戈恩。

定罪率99%的特殊制度

曾在《日本之恥》紀錄片中,窺見日本司法制度的神奇一隅,而此書更系統性的介紹了這相較於其經濟發展、在人權方面顯得落後不少的司法制度。例如,檢察官經法官核准,在起訴前最常可羈押嫌疑人23天,且法官幾乎都會允許延長羈押,如戈恩在保釋前,已被羈押長達103天。這也是戈恩與其盟友不斷宣揚的重點(與合理化藉口)-日本司法不公正,成為日產打手,因此我必須離開!

權力真空下的聯盟

明朝著名海賊王汪直,實力堅強輩分又高,不僅其他小海盜乖乖聽命,連倭寇都服從其約束,成為穩定各方勢力的關鍵-直到某日被未看透這層關係、自以為正義的官員所害。被押赴刑場處決前,他曾說:「殺我一人無礙,只是苦了兩浙百姓,我死之後,此地必大亂十年!」。

雷諾-三菱-日產聯盟也是,在戈恩被迫離開後,從此分崩離析,再也回不去了。

故事的真相?

在法日政府各懷鬼胎下,對於此集團應更緊密融為一體,或維持現狀保有一定自主性,完全沒有共識。因此,破壞更進一步的任何可能性,成了日產派的主要目標。擁有絕對權力的戈恩,並非完全潔身自愛,要抓到把柄輕而易舉,問題是日產指控戈恩的不法行為,高管們自己也有參與,甚至也有一樣的行為。因此,這絕對不是為了公司治理或股東而舉起的道德大旗,而是純粹打擊異己的手段。

而日本的司法制度、法國政經情勢的變化、美國陸軍前扁帽部隊隊員等的介入,讓此案的真相變得更複雜、更撲朔迷離。

高管生存之道

如同《臉書營運長為何傻到公器私用?》一文所述,若戈恩能再約束自己一點、凡是用最高標準要求自己,讓日產能掌握的把柄都是雞毛蒜皮,會不會結局至少體面一點?不過,戰功彪炳、大權在握的強人領導者,在部屬的簇擁與討好中,又有多少人能未雨綢繆呢?

可惜,人生不是遊戲,戈恩無法再次重來。

5 1 vote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