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歡看金融聞人退休後的「類自傳」小說,一是他們多半也是「文人」,本身文筆已不俗故無須代筆,讀者可直接進入內心探知想法,十分過癮;二是在充滿算計和貪婪的人性試煉場中打滾,勢必有更多機會可以親臨舞弊的案發現場,為讀者揭開那鮮為人知的內幕。與前陣子介紹的《金貝世界》不同,《狐狸與獅子》幾乎未提作者吳均龐自身的努力與成就,也把書中人事物加密得讓局外人無法猜出與真實世界的對應,甚至也看不到「貪念沒有好下場」這種警世概念。不過,我反而更喜歡這本一日讀完後仍欲罷不能的傑作。
我不是教你詐
堪稱小說家的文筆不在話下,讓我更佩服的是此書明明寫親身經歷,但在人事物的描述上卻刻意保持距離,讓讀者難以對號入座,得以維持專注(無法Google真實事件)且觀點亦不會被影響;十三個故事中,「我」並非全知全能,有時受國外神人事長官啟發,偶爾被老外穿小鞋捅刀,難得遇到機會又反過來因勢利導;書中客套的對話、表面裝傻的試探、情緒的細緻與「我」誠實的內心戲,讓人總是不禁莞爾;讀完全書,好像發現了什麼大道理、但卻又抓不住摸不著,只得感嘆兩聲-嘆職場詭譎算計不斷,嘆此書怎不多點故事。
若作者是跨國銀行界的劉墉,那此書堪稱金融界的「我不是教你詐」。
灰色地帶?
書中三個故事提到的手法,讓我非常有既視感。
一是「觸動那根敏感的神經」。神人傑克張為了讓保守的日本央行總裁採用他的計量交易模式,想方設法不著痕跡的親近巴結,送上歌劇CD、輕型CD隨身聽、幫總裁升等頭等艙、買下歌劇院包廂貴三倍的黃牛門票等一連串組合拳打得拳拳到位,最終也真的取得幾億美元的大單。對於疑似賄賂的灰色手法,傑克張是這麼解釋的:「升等不等於負擔旅費」、「歌劇院包廂原價未超過銀行規定」、「升等費用跟黃牛差價都刷在我的信用卡上」,精準猜中「我」心中的擔憂。不過對我來說,這只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難道用自己的錢招待客戶,一切的行為就合理了嗎?
二是「只喝百事可樂的金融天才」。「我」受到天才董事長的號召,在日本推出了「白衣騎士交易」,以遠高於市價向企業買回實際上已虧損的債券,好讓企業當年底不需要揭露虧損,同時簽訂另一個契約,企業須在三個月後以當初原始價格向「我」買回。此交易在東京市場推出後,反應出奇熱烈,不只客戶能把虧損延後認列,「我」的顧問費收入也達到高峰。相信稍有是非觀念的讀者,都知道這只不過是另一個遊走法律邊緣的把戲,畢竟當初安隆的眾多操作技巧中,此類並未缺席唷。
三是「啊!這個,我很外行欸!」。謙稱「只有不動產內行、其他都外行」的林董,透過特助秀慧賄賂軍公教住宅開發案官員,事發後特助墜樓死亡,司法調查以賄賂為其個人行為、畏罪自殺結案。儘管大家都知道特助不會吃飽太閒自己主動賄賂官員,而且最大受益者絕不是她,但在沒有明確直接證據之下,「把責任推給她」成為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解,非常經典的「上司的過錯是下屬的責任」。
如何明哲保身
十三個故事中,多少都能看到高階主管或外派人員在道德操守上的輕忽,如在外派國家租賃豪宅、在不同國家皆租屋、收取回扣、公私不分等,這些素材到了關鍵的鬥爭時刻,往往殺傷力極強。先不提什麼高大上的人生價值觀,光是想在競爭激烈的金融業(乃至各行各業)穩定升遷、平安退休,以高道德標準處處要求自己,才是明哲保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