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ThumbnailByPk
差點喧賓奪主的二創

跟許多宅宅一樣,對於三國人物與發展的熟悉並非出自對歷史或文學的熱愛,單純僅是為了找出電玩遊戲的隱藏支線任務或破關關鍵。因此,看到馬伯庸2013年的舊作《三國配角演義》,特別想知道是哪些無名配角值得「馬親王」大書特書,結果馬謖、賈詡、張繡、曹植、任峻、楊洪等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從紙上躍出。看來,馬親王所謂的「配角」,並不是出場一次就領便當、純粹跑龍套的雜魚過客,而是在主角身邊、得以影響局勢的關鍵人物。

認真就輸了

在此書中,馬親王從史書大海中的細微蛛絲馬跡中,找到未被完全毀屍滅跡的微物跡證,根本就是歷史小說界的李昌鈺;從這些幾乎難以辨認的細節中,馬親王透過自己的創意狂想,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幾段史實碎片縫補起來,有模有樣的推展出一個個精采有趣、好像真有此事的可口故事,說是史學界的劉謙也不為過。

比方說,應該被諸葛亮「揮淚斬」的馬謖,有沒有可能根本沒死,而是為了復仇而隱姓埋名,最後成為殺掉費禕的刺客?典偉、長子曹昂都掛了、唯獨曹操能從宛城逃出來,會不會是賈詡的精心計謀?曹植的《感鄄賦》被後世改為《洛神賦》,是不是真有一段禁忌的愛?

如果說三國演義是三國志的最強二創,那此書就是三國演義的最佳腦補。

顯微鏡等級的人性洞察力

除了天馬行空的狂野想像力,我最佩服的是馬親王那深入細胞的、對人性的精準觀察,這也是後來讓《太白金星有點煩》能擄獲眾多社畜的主因。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一個歷史文學家可以有這麼深刻的職場觀察力?畢竟,這些職場經歷是無法靠想像力跟寫作天賦得到的。

原來,從紐西蘭回國後,馬親王一直待在法商施耐德電氣,做了十年的市場研究,累積了深厚的職場觀察。有趣的是,馬親王在職時只要午休或是提前完成工作,就會在電腦前繼續寫作。

「在公司幹私活時,你的效率永遠是最高的。」馬親王如是說。

如果每位舞弊稽核師都能擁有他這樣的證據連結力、想像力、洞察力與說故事力,那該是多麼有趣的世界啊!

最後,以惡搞的三國新語之三十八,展現馬親王獨特的幽默與想像力:

曹操苦頭風,召華佗診之。佗曰:“先飲麻沸散,刀開頭顱,取出風涎,可愈。曹操疑懼,仍使華佗施術。術既畢,華佗自矜曰:吾先為關君侯刮骨去毒,又為曹丞相開顱去涎,可謂完美矣!”操大驚:“刀可洗過?”華佗默然,遂下獄死。操不日亦亡。

分享給更多人
免費註冊按讚,支持優質創作
5 1 vote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