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者與企業主必看

在五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中,為什麼某些皇帝能帶來盛世,某些卻只能於腐敗與舞弊中沉浮?是缺乏嚴刑峻法、魄力不足、還是俸祿過低?五千年所累積的反腐經驗,為何無法久病成良醫?關鍵的問題出在哪裡?

這一連串的問題,都能在歷史學者張宏傑的《頑疾:中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一書中找到。

複雜的清朝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首先以清朝這個反腐狀況最多元的朝代開始。

因為清朝最有能力與聲望的康熙,對於腐敗沒有堅持「零容忍」,導致官場風氣腐敗;接手的雍正果斷地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養廉銀」曾短暫抑制了貪腐,吏治一度澄清;可惜晚清並未建立能根治腐敗的制度,最終成為史上最後一個朝代。

但神奇的是,在如此貪腐的朝代,油水滿滿的海關衙門還能保持廉潔高效,堪稱清朝官場唯一淨土、公務部門奇蹟典範。諷刺的是,這是老外的功勞。赫德爵士(Sir Robert Hart)除了提高了麾下官員的薪資,還從制度面著手進行改革,像是建立新式會計制度以增加作假帳的困難度、建立審計稽查制度、公平考選制度以及嚴懲貪腐。

在其掌管下近半世紀的海關,只有不到五起關員違法事件,而中國自行接掌海關後,從1998年開始弊案層出不窮,僅1998至2000年短短三年,違法違紀的涉案關員超過700人。

打臉無數貪官的赫德爵士(Source:Wikipedia)

為五斗米舞弊

了解官場腐敗最好的樣本清朝以後,第二部分作者從根因「低薪」開始,細數各朝代俸祿與舞弊的關係。比如說,西漢中高級官員俸祿頗豐,但東漢後期連中高級官員收入也都不保,加上皇帝帶頭腐敗,導致了朝代的滅亡;俸祿水平位於歷代水準之上的唐代,官風遠比明清兩代還好;俸祿極薄的明朝,末期腐敗到了極致…

政府如果貪圖短利,苛扣本該給官員的薪俸,讓他們過不起體面的生活,那麼大權在握的他們,絕對找得到需要權利的買家。

「渴馬守水、餓犬護肉」,即是低薪難以養廉的主要原因。

官員生活實錄

最後一部分,則補充幾個清代官員的真實生活,讓我們了解是什麼樣的環境與制度,造成他們不得不收取「陋規」。

為了居住、社交應酬、買衣服(官服)、交通費與其他生活日用,曾國藩在道光二十一年花了608兩銀子,但那年他的年收入卻僅129兩,只得靠家中資助、冰敬或炭敬(地方官進京時的贈銀)、跟商人借錢等。即使升遷速度極快,十年內由從七品升成正二品,經濟狀況依然窘迫,到處欠債,直到做了兩江總督五年後,才將京官的欠款還清。

作者張宏傑

從曾國藩的例子可以得知,要做清官、堅持不拿隨手可得的灰色收入,是多麼不容易的堅持。

制度才能根治舞弊

中國目前反腐手段雖然創新,但其實未直指核心。像是要小孩監督父母、夫人反腐、廉政短信、廉潔自律保健操、反腐撲克牌、反腐電玩、廉政電腦桌面等,多是花拳繡腿,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

因此本書結尾點出了「制度化防弊」的幾個關鍵。像是滿足公務員體面生活的薪資、透明的財產公開制度、有效監督政府的媒體、獨立的反腐機構、公民的反腐熱情以及司法系統的獨立。

這些重點不僅可以用於國家治理,企業防弊也可善用。

分享給更多人
免費註冊按讚,支持優質創作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