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讓人期待的書《張忠謀自傳:下冊》終於在11/29正式出版,週末拿到這歷時六年書寫、涵蓋台積電草創與輝煌的親筆傳記後,迫不及待的一口氣讀完。儘管600多頁、近20萬字並不算少,但張忠謀下筆如同文豪海明威所謂「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真誠的筆觸讓人很容易跟他一起回顧過往,彷彿歷歷在目,一下子就忘了時間。
讀完此書後,有太多恍然大悟與感概,僅速記印象最深的幾個如下:
迷思一:台積電商業模式全是張忠謀遠見
從工研院IC計畫與VLSI計劃衍生出的台積電,之所以選擇專業晶圓代工、而非IC設計作為其主力,很大的原因是因當時工研院最強的是「成熟技術製造良率高」,沒有IC設計技術、製程落後兩、三世代、沒有國外客戶都是它的短處。也就是說,台積電當初其實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只有為客戶製造一途。
當然,張忠謀能夠誠實面對工研院的弱項,不好大喜功,並據此制定對應的策略,絕對功不可沒。
迷思二:大企業家皆具遠見卓識
台積電創立前尋求民間資金時,經營之神王永慶完全沒有興趣,最後勉強出資5%也是賣時任行政院長俞國華面子;後來台積電成立兩年後隨即把股份賣光,而且完全未知會張,甚至台積電成立十年後在南科擴張,預計投資4000億美元,王也譏他的投資計畫是「膨風」。看來,傳產經營之神的智慧沒有跟著升級到下一個世代,而且與「科技經營之神」之間沒有緣分。
迷思三:職場上必須做到無法取代
為了培養接班人,張曾規劃三位共同營運長,由蔣尚義、劉德音與魏哲家輪流掌管研發、生產、行銷與業務發展。不過,20奈米的開發並不順利,為了保住蘋果的第一筆大訂單,張打破共同營運長輪調制度,把最熟悉技術的蔣又調回研發救火。由於無法熟悉其他不擅長領域,蔣也敏感意識到他不再是接班人選之一,因此決定退休。如果蔣沒有被調去救火,展現生產或行銷與業務發展方面的長才,或許台積電的董事長或總裁也會印上他的名字。
省思一:失敗都是養分
天下文化於出版前釋出少數章節與內容,為了吸引讀者自然會選擇較具話題、且與創辦台積電後相關的內容,然而對我來說,他在德儀的輝煌與黯淡、通用的挫敗與工研院的「失和」,反而是最喜歡的篇章。這些失敗與挫折,以及看似白走的路與懊悔的早知道,都成為了台積電能夠順利經營的養分,如德儀的失意,讓張得以應對在創辦台積電時受到的阻礙;工研院改革遭遇的抵抗,讓張在台積電處理人事時稍微圓融一點。
而神奇的是,即使善謀如張,也只能事後回顧一生,才發現這些點的巧妙連結,正如賈伯斯在2005年史丹佛演講所述:「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你只能相信未來有一天,這些點會相連,你的努力不會白費。
省思二:職涯選擇的智慧
張在德儀的最後一站,是僅有一個祕書的品質暨生產力主管;在工研院時期的計畫並非一帆風順,幾個關鍵人物並不買單;飛利浦入股後,也曾提出不少過分的要求。這些委屈張都忍了下來,沒有立即辭職走人。除了德儀時期尚有百萬美金的股票選擇權未兌現,其他時間張早已財富自由,無須為五斗米折腰。他折腰的,是他認為一定可以輝煌的未來。
正式出版前被廣泛報導的故事之一,是關於劉德音與魏哲家對於接管新業務發展單位的不同抉擇。劉雖先被徵詢但拒絕,因為管理的員工人數太少,但魏欣然接受。張評:以員工數量衡量主管職位重要性是錯的,與高層接觸的機會才是。
上述兩個概念雖然沒有在書中正式連結,但不知為何讓我想起當初被派去執行「超越摩爾定律計劃」(成熟製程)的梁孟松。在CoWoS先進封裝製程嚴重供不應求的時代,不知道張的這些文字,是不是想隱晦駁斥梁的短視與不忠?
省思三:無法想像的忙碌
為了掌握客戶、保住訂單,張的公務行程滿檔,甚至婚後的春節第一天就開始馬不停蹄到處飛行,導致與家人聚少離多。書中提到1996年12月的聖誕節,難得與家人一起度過,是他難以忘懷的時光。另外,在德儀進行最後掙扎的那段時間,為了一個自己完全不認同的產品,張必需在不知名小鎮出差,錯過了母親的七十大壽。
每當我們看到張或其他成功人士的光鮮亮麗,也應該體會到這些並不是免費的午餐,一定得用某些珍貴的東西來交換。
省思四:誠信正直不是口號
不僅在台積電價值觀中把誠信正直擺第一,張在職涯中也不斷身體力行。在德儀時,他即為了不違背自己的價值觀與董事會承諾,違背了上司的命令;創立台積電後,他的原則是不輕易承諾客戶,但只要答應客戶就必定全力以赴,這點從接到Intel訂單,儘管初期並不賺錢,但仍努力交付客戶中可以窺見一二。
當然,他也真心認為公司治理非常重要,與董事會的透明溝通、獨董的數量與眼界等,都是他樂意為之,與純粹為了評鑑做假資料、獨董都是好朋友的公司完全不同。讓我更佩服的,是他對內部稽核的重視。日理萬機的他,仍親自掌管內部稽核,甚至叮囑整個稽核團隊都必需考取國際證照,提升自己。那些以忙碌為藉口、把應該獨立的內部稽核隨意丟給財務長或法務長的董事長們,應該感到汗顏。
Team Taiwan
《張忠謀自傳:上冊》出版後,這26年來我們只能透過碎片式的媒體報導和《晶片戰爭》,勉強拼湊出張忠謀與台積電的殘缺樣貌。此書一出,由主角從第一視角為我們娓娓道來,感人又真誠的描述還站不穩的TSMC、剛萌芽的ASML、市值輸給台積電的Nvidia是如何一起努力與合作,最終在該領域成為世界霸主,多麼青春熱血的主題呀!
除了滿足外人的求知慾,我認為在德儀最後黯然離開、在工研院被誤解的張,也透過台積電的卓越斐然,以及回首歷史般的字字書寫與眼淚,療癒了自己受傷多年的內在小孩,也給這一代台灣人無比的力量。在多位政府要員以及民間人士的協調、堅持與折衷下,總算將工研院的IC計畫延續;在台積電前前後後16萬名員工的努力之下,總算一路超越世界級的競爭對手,成為專業晶圓代工龍頭。
原來,Team Taiwan真的可以站上世界的巔峰,而且不只那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