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漏掉舞弊相關新書,我定期會到國外書評網站Goodreads上搜尋Fraud標籤。2021年7月甫出版的新書Billion Dollar Loser(私譯:WeWork興衰史),馬上吸引我的注意力。首先,封面這位帥哥是哪位?第二,他是如何輸掉數十億美金?第三,誰給他這麼多錢?最後,WeWork是啥玩意?
WeWork何方神聖
公司估值最高曾達470億美金的WeWork,知名度在一般人生活中卻異常得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跟它打交道。從紐約起家的WeWork商業模式很簡單,它在世界各主要城市承租大面積的辦公大樓,接著拆分成一個個獨立的小空間,藉由新穎的裝潢與彈性的租期,吸引新創公司與年輕租客。此模式的專業術語為「共享辦公室」,白話一點就是「潮流辦公室二房東」。
不過,創辦人之一的Adam(以下簡稱飄髮哥)並不同意此種說法。他認為WeWork是一家獨特的公司,它擁有「社群」元素,強調成員間的互動,同時也是「共享」經濟的一員,加上善用資訊科技,因此絕不是傳統房地產業,而是堪比Facebook、Airbnb、Uber、Amazon等矽谷龍頭的高科技公司。
既然跟「科技」沾上邊,估值自然不能與IWG等其他競爭對手相提並論。
飄髮哥發跡訣竅
從書中不難發現,飄髮哥能夠創立WeWork,基本上都是「靠」來的。來曼哈頓時,由於妹妹已是知名模特兒,可以免費享受她的高級公寓;大學學費則是奶奶資助,而第一次創業的種子資金,也是奶奶給的10萬美金(加上妹妹的幾千美金)。
與合夥人Miguel(以下簡稱小米)成立WeWork之後,所有的苦力髒活,全靠小米負責張羅,飄髮哥繼續漂漂亮亮地對外募資、上節目受訪,堪稱WeWork門面。WeWork能有源源不絕的資金持續擴張,前幾輪的風險投資者絕對功不可沒,但能讓飄髮哥更肆無忌憚、更敢瘋狂做夢的,只有以大量銀彈相挺、曾視他為接班人選的孫正義了。
家人給予支援,其實並不少見,也沒什麼好丟臉的。只是,為什麼小米、風投甚至閱人無數的孫正義,都願意支持他的科技大夢?
超級銷售員
因為飄髮哥實在太會嘴了,堪稱WeWork超級業務。
他可以把傳統房地產業跟熱門議題隨時連結。他總是跟合夥人還有投資者重複強調,他的願景不是純粹的出租辦公室,而是打造實體的社群(蹭Facebook),以及共享經濟(類比Airbnb),甚至還說他們也是SaaS(軟體即服務)平台,只不過把軟體換成空間(Space),這樣又能跟Salesforce平起平坐。如此操作下,WeWork變得與其裝潢風格一樣,既時尚又新潮。
除了本業,他還畫出更大的餅。投身教育改革的私人中小學WeGrow(一年學費高達近五萬美金),以及提倡共享公寓的WeLive,都是吸引投資者願意繼續掏錢作夢的好題材。飄髮哥甚至還曾放話想跟馬斯克合作,希望人類登陸火星之後,他能夠協助打造「社群」。(鋼鐵人完全已讀不回)
飄髮哥的三吋不爛之舌不僅收服了投資者,連員工也無法逸出他的吸引力。
他總是告訴員工,WeWork要做的事情很酷,不僅是出租辦公室那麼簡單,而是改變整個世界,讓世界更美好,而他們生逢其時,可以為此盡一份力。在邪教般的狂熱中,多數員工願意忍受低薪,並且長時間工作,只為了一個讓世界更美好的理想 — — 儘管至今我仍搞不懂,出租辦公室是能讓世界多麼美好?
問題很大的飄髮哥
飄髮哥雖是募資高手,但在企業經營與誠信道德上,卻十分低劣。
首先是利益衝突。
如果祖克柏或是賈伯斯,在公司賺錢後回頭跟Facebook或Apple要求藍色F或蘋果咬一口的商標費,你會不會覺得十分荒謬?飄髮哥居然還真的這樣幹了,WeWork為了取得了We的商標權,支付飄髮哥590萬美金。另外,若檢視WeWork的房東清單,會發現飄髮哥本人竟然也名列其中,WeWork也因此支付了數百萬美金給他。
二是用人唯親,其中又以妻子Rebekah(以下簡稱卡卡)最離譜。
卡卡在WeWork多數時間並沒有正式職位,能力普普但卻影響力十足,不只成為WeGrow主事者(完全沒有教育背景),還負責美化準備向SEC提交的上市文件S1(後來證明是浪費時間與金錢),甚至一度被塑造為WeWork的第三個創辦人。董事會曾向飄髮哥建議,卡卡最好不要涉入公司營運,但飄髮哥說他們夫妻倆是生命共同體,絕對一同進退。更扯的是,公司規章清楚指出,若飄髮哥有什麼意外,卡卡有權指定接班人…
三是揮霍無度與公器私用。
飄髮哥以公司名義買下6,000萬美金的私人飛機,即使是私人行程也開心搭乘,畢竟全報公帳;員工得提前幫飄髮哥小孩下載好影片,以方便他們在飛機上觀看;WeGrow的老師,甚至還得到他們家當保母。
四是刻意掩蓋經營不善的事實。
2018年WeWork虧了16億美金,2019年虧了35億,但WeWork卻自創神奇的「Community Adjusted EBITDA」指標,營造公司前景看好的假象,飄髮哥還公開對外宣稱獲利狀況良好;明明錢快燒完得趕緊募資,但他卻對外說目前在為未來四五年募資…
至於給出無法支付基本生活開銷的低薪、對勞工權益的不重視、歧視女性、詢問面試者有沒有懷孕的計畫、呼麻酗酒等,相較於前述「四宗罪」,似乎顯得平易近人多了…
2019年9月,沒有了Masa的支持,飄髮哥只好卸下CEO一職、不再過問WeWork經營 — — 條件是笑納17億美金的黃金降落傘。
風投的兩難
理性地從數據來看,WeWork絕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競爭對手據點更多,營收更高,利潤也更豐厚,WeWork憑什麼估值多了十幾倍以上?
受WeWork牽連最深的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並非瞎子,他可是獨具慧眼、極早就發掘阿里巴巴的知名風投呢!或許是過去的成功,讓他更相信自己能從對方眼中散發的熱情,判斷出未來是否會成功,因此更孤注一擲?
當然,撇開飄髮哥本人魅力與業務嘴不談,風投們的「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恐怕才是轉動這一場又一場俄羅斯輪盤的幕後推手。對於他們來說,世界上最恐怖的噩夢,莫過於曾有機會投資WeWork卻忽略,轉眼間它已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或臉書了。
房地產界的惡血?
比起謊稱驗血機開發成功,WeWork確實提供了產品與服務(新潮共享辦公室);比起霍姆斯派私人偵探跟蹤爆料員工、出動王牌律師恐嚇吹哨者,飄髮哥收斂多了;比起Theranos不準確的驗血結果影響十幾萬民眾的權益,WeWork不過是讓軟銀虧錢、讓孫正義丟臉而已。
從上述的層面看來,WeWork遠比Theranos好多了。
不過,飄髮哥跟霍姆斯遇到別人的質疑與攻擊,倒是所見略同,皆用「這是改變世界必經之路,別人不懂」來回應。另外,企業經營與誠信道德的低劣,兩位確實是不相上下。
如果沒有疫情
本書的精彩流暢無須多言,建議讀完後再補看紀錄片《WeWork: or 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a $47 Billion Unicorn》,好讓書中人物與情節更為立體。
有個問題,曾不斷於閱讀過程中在腦海中浮現:如果沒有Covid、如果房地產市場大好、如果孫正義能再投大筆銀子、如果WeWork能撐到IPO,歷史會改寫嗎?飄髮哥會因此從億萬魯蛇變成超級溫拿嗎?
後來,我想起了《從A到A+》中,第五級領導人所需具備的謙虛個性與專業堅持,在飄髮哥身上完全找不到。因此,即使真的讓飄髮哥短暫賭贏一把,他也無法帶領WeWork成為卓越的公司。
畢竟,連孫正義也自承投資WeWork是個錯誤。單純只有瘋狂是不夠的,「獲利能力跟公司治理也至關重要。」他在某場研討會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