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Mark相識,是在他第三科初嘗敗績時。不過,他並沒有被挫折打擊到意志消沉,立刻重新調整備考方向,很快就在三個月後拿下CIA。讓人佩服的是,身為上班族的他,備考期間還同時唸研究所,也要分擔家務跟照顧小孩的責任。如果你也很好奇他是如何在兼顧工作、學業與家庭的同時,還挪出時間克服了第三科的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備考技巧吧!

照例先介紹Mark的背景:

  • 專業背景:財會
  • 認真準備至考取:約一年
  • 考試綱要:2019版
  • 通過順序:I、II、III
  • 最苦手的科目:第二科(Mark謙稱是運氣好一次通過)
  • 考試目的:公司治理可加分,總經理與主管要求
  • 稽核工作經驗:2018年轉任稽核,近4年
  • 準備方式:自修,舊版第一科曾參加導讀班

接著與Mark訪談的重點摘要:

Q:使用教材與模擬題庫?

主要閱讀以下書籍與指引:

  1. 小紅書(國際專業實務架構
  2. 三科綠本(Gleim CIA Review中譯本),中譯約有四成不易閱讀。
  3. 協會官網的補充指引

模擬題來自以下兩個題庫:

  1. 國際內部稽核師新制模擬考題中譯本》,內部稽核協會出版。
  2. ExamTopics網路題庫,不過使用上得注意,某些答案頗有爭議。

Q:考試準備方式與轉變?

一開始,Mark以為CIA證照跟國內某些證照一樣,只要死背題目即可通過,所以對於模擬題不求甚解,搶在改版前上考場的結果可想而知。於是,Mark對於如何準備CIA考試,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以及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把它當作大學聯考準備。

在新版第一、二科的準備上,Mark把教材詳讀了四至五次,並且架構出知識地圖,每個知識點都能用自己的理解復述一次。許多重要觀念(如第一科的GRC、第二科的專案生命週期),他除了會自己歸納成圖表,方便了解整體知識架構外,甚至還會完整背下來。

而第三科中不少資訊科技相關的名詞與概念,對他來說比較陌生。初次嘗試失敗後,除了想方設法弄懂教材與模擬題中每個名詞與概念的意義,他還把GTAG(全球科技稽核指引)的中英文版都印出來詳讀,補充更細節的知識內容。

Q:如何克服教材中譯問題?

對於教材中譯不佳之處,Mark的解決方式是「想辦法問人」。他在PTT上發問、到LinkedIn上去結識通過的考生、加入臉書社團問同樣在備考的新加坡同業,總之想方設法把概念弄清楚。

Q:中國題庫是否有必要?

Mark認為不需要中國或是其他來源的題庫,重點應該是把前面提到的模擬試題做熟,做到一看完題目就知道命題者想考什麼知識點的程度。

Q:Line群組提供的幫助?

曾經看到其他考生在群組發問,不過可能問題太過基礎或其他原因,被前輩唸了一下,因此後期多為潛水狀態。

Q:實際考題狀況?

中譯考題翻譯甚至比教材還難懂,同樣的專有名詞在教材跟考題上翻譯竟然不同,某些題目不僅關鍵字翻錯,甚至還出現沒翻完的狀況。因此,只要遇到翻譯有點奇怪的地方,務必點出原文來看。

Q:考上以後的感想?

無論是對內或對外,那份成就感讓自己工作上更有自信,未來轉職也勢必有幫助。

Q:其他撇步?

  1. 一鼓作氣不拖延,建議給自己一年左右的時間即可,一直拖延很煎熬。
  2. 實際考試時善用Flag功能,標記沒有把握的題目,回頭方便檢查。
  3. 到文昌帝君或孔廟拜拜。(雖然Mark第三科首次沒過就不拜了…)
  4. 制定讀書計畫,且嚴格遵守。他通常是小孩入睡後開始讀書,即使隔天還要上班、得讀到凌晨的情況下,他也一定會念完當天的進度。
  5. 建議周一早上安排考試,因為六日有大量時間複習準備。

後記

跟Mark聊天很愉快,因為他讓我想起以前那些開朗熱情、毫無心機的南部同學和客戶。從他到處想辦法問人、以及堅持實行讀書計畫的行為中,不難發現他具有「主動解決問題」和「堅持不懈」的特質。擁有這兩種特質,要通過CIA考試一點都不難。總是說自己沒時間念書、工作很忙的考生,應該能從Mark的經驗中領悟到什麼。

再次感謝他願意犧牲周末陪伴家人的時間,與我分享他寶貴的經驗。

5 1 vote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