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 Cert
內部稽核國際旗艦證照

刊登於《內部稽核》季刊104期

筆者並非內部稽核,不過因為工作關係,經常需要與稽核互動,為了拉近距離,因此報考國際內部稽核師(以下簡稱CIA)證照,並有幸於2016年6月通過三科考試,並取得CIA證書。由於許多稽核囿於不高的通過率、近三萬的報名費與考試費、以及不確定考上有什麼幫助,而遲遲未採取行動,因此,以下從為何要考CIA、考試流程、準備重點到證照的一些想法,跟讀者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能有所幫助。

為什麼要考CIA

1. 法規要求

若想要在公開發行公司擔任內部稽核人員,根據「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十一條第三項所規定,擁有CIA證照是適任條件之一。當然,還有其他的適任條件,如在公發公司擔任內稽兩年以上、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兩年以上等,不過,隨著企業舞弊不減反增以及專業聚焦的趨勢,誰能保證未來CIA證照不會變成特定產業或公司的必要條件呢?

2. 轉職加分

許多企業或獵人頭徵才,要在茫茫履歷海中快速找出合適候選人,證照跟學歷一樣,都是非常有效率的篩選條件。雖然CIA不能完全等於稽核專業能力,透過它來篩選可能會漏掉極少數非常專業但因某些原因沒考的候選人,但是為了兼顧效率與效果,勢必得做這樣的犧牲,更何況,有CIA又專業的候選人也不在少數。

3. 積極印象

主動考取證照除了能夠取得專業知識以外,很多時候是對外展現一種「持續於該專業領域保持好奇,對於職涯規劃積極上進,以及對公司所給予的任務承諾願意長期投入」的態度,這些弦外之音,很多時候都會是主管判斷是否可交付重大任務或職務的重要因素。

4. 增加信心

有時候同樣的概念或一句話,由不同的人來跟相同的人說,效果可以完全不同。外部顧問提供的建議,明明跟之前內部稽核提過的相同,但內部人員就是會敬他三分;外國來的顧問,又比本土來得更有說服力,即使內容講得完全一樣,但搭配異國身分與口音,效果就是特別好。這箇中差別就在於「身份」的裝飾,而證照又是「身份」的一種。當別人發現我們具有國際專業證照,所說的內容可信度增加,也比較能夠接受所提的建議,某個角度來說其實是增加了他人的信心,即使我們所說的內容與沒有國際專業證照的人差不多。

5. 專業進修

除了考試時的充分準備外,CIA證照要持續有效,必須每年持續進修並申報。撇開只想符合最低時數隨便上課的極少數人不談,只要持續吸收新知,專業程度就能夠維持一定水準。另外,內部稽核協會(以下簡稱IIA)於官方網站上已提供有非常多實務上的指引,內部稽核不需要再跌跌撞撞或是閉門造車了。如近期很火熱的人工智慧,IIA在2017年底就已經提供「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diting Framework」以及實務上可以進行的控制活動了。

CIA證照取得流程

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官網上已經有非常圖文並茂的中文考試簡章,詳細介紹了考試方式、報考資格、費用、報名流程、考場預約、成績與證書等,只要按圖索驥一步步照著做,就可以順利完成,故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報名費與考試費都跟著物價一起成長,目前一般會員報名費為115美金,三科考試費總共740美金,連會員費加起來接近新台幣三萬。這看似不少的花費,但若考量到前述的各種好處,以及一支iPhone XS的價格,似乎就稍微合理了一些。

CIA考試準備重點

1. 不須最好,而是最適合自己的準備方式

很多前輩都分享過各種考試準備方式,但照做不一定就能考上,關鍵在於這個方式適不適合自己。以筆者為例,如果按照某自律前輩的方式,每天按進度唸完教材預定的章節,且全部唸完三遍後,還要模擬考正確率90%以上再去考試的話,可能每天都會編織各種藉口(工作、家庭、興趣等)來逃避,永遠都看不完教材,或是看完前面忘了後面,也就永遠不會參加考試了。因此,筆者為自己的習慣(不見棺材不掉淚)與背景(並非對內部稽核完全陌生),制定了一套絕對可以應考的方式-直接報名預約一至兩個月後的考試!因為考試迫在眉睫,所以必須繃緊神經應戰;因為對內部稽核並非完全陌生,所以迅速瀏覽教材重點後,就大量做考古題。這個方式對筆者來說還算見效,三科約花了半年準備與考試,並且一次通過。

2. 務求甚解,但適時放下

筆者除了盡力做考古題之外,每一題做完後只要稍微沒有信心或是答錯,一定都會研讀教材的相關章節,確定自己確實了解這個知識重點。有時候若還是看不懂教材的內容,就利用Google搜尋,或是請教業界專家,扎實地掌握每個考試重點。不過,因為第三科「內部稽核知識要素」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從公司治理、風險管理、企業流程、資訊科技、企業持續營運到財務管理,無一不包,若詳細深掘不同的議題,就會無法兼顧廣度。以筆者實際考試遇到的題目,倒未有過於刁鑽或冷僻的議題,因此建議把握重點即可。

3. 大量做考古題,卻不死背硬記

筆者除了練習教材每個章節後附的模擬題,也做了各種模擬題庫(2010 CIA 模擬考題中譯本是其中之一),以及網路CIA論壇所討論的內容。以筆者實際考試的經驗,幾乎沒有跟考古題一模一樣的題目,但是所考的「知識重點」卻重複了八成以上。因此,大量做考古題可以強迫練習重要的「知識重點」,配合扎實地了解內容後,相信通過考試應該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4. 英文遠比中文好,除了考試時

筆者是閱讀英文版Wiley CIAexcel Exam Review(協會中譯本則是Gleim CIA Review),原因是不管是簡體或繁體的中譯本,部分內容或題目看完了,依然無法了解內容,不過一旦轉換英文,就豁然開朗。倒不是說翻譯本不好,而是畢竟知識源頭是英文,翻譯過程難免有落差。所以若英文閱讀能力允許,建議直接攻讀原文。不過選擇考試語言時,則建議選取中文,因為即使選取中文,每一題仍可在中文與英文原文間切換,英文可補救描述不清的中文,而中文則可避免因為艱澀少用的英文單字,而誤解題意。

5. 呼朋引伴,勿孤軍奮鬥

準備考試的過程很辛苦,獨自奮鬥很容易挫折連連,因此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可以一起分享過程中的困難,發現自己並不孤單後,就能夠一起扶持向前。當然,組團的好處還包含資源共享、互相提醒進度、難題討論等,總之好處多多。

關於證照的一些想法

不知是否因為新聞經常報導很多學生畢業前即滿手證照、大陸各種證照考古題命中率極高、以及證照通過率過高等因素,導致輿論越來越偏向「證照無用論」。筆者倒無意為「證照有用論」辯護,只是有一些觀察想要分享:

1. 證照的市場價值,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取決於通過率。通過率很高的證照,可能導致滿街人手一張,沒有任何鑑別度,自然也就成為「必要條件」,而非加分項目了。據IIA表示,每科須答對約75%以上的題目,方能通過,而2017年台灣CIA第一科的通過率僅18%,代表它並不是一張浮濫的證照,是有一定難度的。

2. 會參與CIA證照考試,多半已在職場工作過,實務經驗非常豐富。不過,因為每個公司對於稽核的期待不同,實務與理論上還是存在了不少的差距。藉由準備CIA考試的過程,可以重新思考稽核的定義,以及國際專業實務架構(IPPF)的精神,與目前實務上的落差,順便學習或補充新的知識領域,如資安、財務管理等。讓你成為CIA的,是這個扎實的準備過程,而不是那張證照。

3. 證照是否有用,並不是外人決定,而是自己。用心準備了考試,展現對於專業領域的企圖心,並且持續進修,證照自然是加分的敲門磚,否則只不過是一張遮羞布罷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與其年復一年持續觀望,不如馬上進入內稽協會官網報名吧!

分享給更多人
免費註冊按讚,支持優質創作
5 1 vote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