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極一時、成為模仿對象的股市老師

監控CH是為了避免台版Gamestop?

另外,質詢內容還提到了如何防止Gamestop事件在台灣發生。

美國鄉民在Reddit上串聯、對做空機構發起攻擊的Gamestop軋空事件,跟前述報明牌炒股的本質大相逕庭。美國前SEC官員表示,鄉民一頭熱集體購買某支股票,既無散播不實資訊(如營收獲利),也沒有明顯的操縱股價行為,並不構成犯罪。因此,SEC所要調查的,是證券經紀商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是否刻意欺負散戶、造成他們的損失。

回到台灣,假設聯華食品被做空機構放空,而鄉民們由於小時最愛可樂果跟滿天星,因此社群媒體上號召一起大買聯華食品的股票,好保護自己兒時珍貴回憶,金管會能說這違反證交法?

更何況,以美國SEC的標準來看,金管會還得確保各大券商沒有欺負散戶呢!

陳年議題不代表已被解決,新潮流行不等於急需處理

從富豪居李杰、到股市名嘴們判刑後還能繼續炒股的案例,不難發現金管會根本不該監控CH,炒股層出不窮的主因並不是科技日新月異,而是司法與監管制度停滯不前。

2011年起訴的案件至今仍未定讞,如此牛步的審判過程,對炒股名嘴來說完全沒有遏阻作用,甚至有種「歡迎一起加入」的錯覺;一旦審判牛步,或是根本難以定罪,金管會又缺少強力監理工具的情況下,也只能看著名嘴們手舞足蹈乾瞪眼。

如何改善現有法律制度的缺陷、加速調查與審判效率、強化金管會監理工具與權責,才是立委諸公、司法機關與金管會應該頭痛的問題。只有針對根因解決制度上的缺陷,並且經常檢討改進,才能有效防止問題一再發生。

可惜的是,討論制度上的沉痾宿疾,媒體沒有興趣報導,民眾也無從得知其嚴重性,對於知名度或支持度來說並不會加分。這也是為什麼檯面上的知名人物都不願意談,寧可提一些時下流行、但絕非關鍵的議題,至少還能博個版面。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擺脫頭痛醫頭、病急亂投醫的困境呢?

分享給更多人
免費註冊按讚,支持優質創作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